图录号/艺术家:

三 毛 致罗凤仪有关自我剖白的信札二通

图录号:658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三 毛 致罗凤仪有关自我剖白的信札二通
图录号:
658
年代:
1986年4月8日、25日作
艺术家:
三毛
材质:
信笺 二张四页(带信封二枚)
作品分类:
尺寸:
28×21.5cm×2
起拍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西泠拍卖
拍卖会名称:
西泠印社二〇二三年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外名人手迹与影像艺术专场
拍卖时间:
2023年12月21日至12月23日(周四至周六)
备注:
声 明:
说明:罗凤仪上款,由上款人本人友情提供。 三毛1986年旅美期间覆台湾读者的信札2通4页,为市场上所见篇幅最长的三毛书札,未见出版。信中谈及对自己作品的态度、对荷西的追思、对父母的关爱、对中西文化差异及中国人性格的理解,并及个人读书观、金钱观、名利观等诸多内容,富史料文献价值。 三毛信札在市场中较为少见。 写信时,三毛已是享誉两岸三地的名作家,其身体及精神状态渐趋恶化(此前一度丧失记忆、神经衰弱),遂由台赴美隐居疗养。 信中,三毛对名利、爱情、读书、父母、生命等多主题的自我剖白,为其形象的建构与丰盈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自传性文字。兹列举如下: 一、三毛的身体、精神状态。1980年代,三毛跻身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家之列,偶像生活给她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密集的写作、演讲及社会活动使原本就羸弱且抑郁的她身心陷入更坏境地,甚而使她不堪重负,信中即有“我很不知道保护自己的身体,其实肉体的苦也是很苦的。我觉得肉体苦不比精神苦差,都是苦”,“如果我一直这么咳下去可能提早返台,希望身体好起来,不然太苦了”,“去年一年在台,我因恶性失眠而去入院,完全靠打针才能睡一下,所以我走了”等语。而彼时的台湾已然难以为其提供息养的乐土,因其“在台湾实在被人缠得太厉害”,甚至为此欲封笔、不再创作,谓“如果常年不写,人们淡忘我,那就有好日子过了”。然而正如三毛在4月8日信末所说“我没有下一个地址,要走一步算一步”,其痛苦与迷茫,也为数年后在台的悲剧落幕埋下了伏笔。 二、荷西的死在多年后仍是其无法逾越的心理鸿沟。1986年4月,距荷西意外身死已近七年,三毛仍自觉不自觉地逃遁在惨痛的现实中,以期麻痹自我,信谓“无论我在台湾或在西班牙,都没有自己的书,我很少去看自己写的东西,尤其在荷西逝后,更是不敢去碰。有一次顺手拿了一本别人的《撒哈拉的故事》,我一打开,看见自己在结婚,就放开了,那种往事如烟的感触无以释怀,干脆不再去看……我活了下来,但是内心有一个部份是死了,很难再快乐起来,荷西逝去七年,这七年来如何过下来的自己十分模糊”。写信时适值荷西在西班牙的公墓已届迁坟期限,须前往接洽的三毛却有“退缩”的念头,谓“目前我的感觉是仍然不能面对,不想处理”。 三、对父母克制而深切的爱。三毛之所以自陈懋平而陈平而三毛,其特立独行人格的形成与父母一如既往的荫庇与包容不无关系。其成名后,对父母爱的反哺仍未脱出儒家传统中现代家庭的关系范式,表现得含蓄而真切,如信中自叙“我每次出国,太多次了,每次在机场都不能去拥抱我的父亲或母亲,我多么希望在他们有生之年多多表达自己的爱,可是我就是说不出,做不来,双方都放在心里,闷在心里而不说”,“平日的我,也没有太多叫我哭笑的事情,只有想到父母有一日可能先我而去,我便会流泪”,“中国父母都是为儿为女苦一辈子的。我的父母被我常常开导,现在他们比较不省,比较肯花钱”。 四、其他关于三毛的价值倾向与选择。如对香港等繁华都市中生命力的偏爱(“我个人是近十年来才开始了解亚洲的魅力,以前很讨厌又脏又乱又挤的地方,现在不同了,我觉得生命力是最可贵的东西”);对金钱、名利的淡然(“我一生的日子都相当省,不懂得将钱乱花”,“我第一次出国时的飞机票就是做了两年家教存起来的钱”,“对于名利我一向很淡,物质方面根本没有须求”);读书的偏好(“读书是不能比的……尽力去看书就够了”,“我念英文书的时间比中文多,这很不情愿,因我爱看中文书”)等。 值得一提的是,罗凤仪是三毛在台的一位忠实学生读者,二人此前从未晤面,以致三毛在4月8日的首次通信中只能照着来信去写罗的名字,错将“凤”写作“风”。据三毛的覆信,可知罗在给三毛的信中谈到读书、旅行、戒烟、健康、金钱观、孝敬父母、生命体悟等话题,其中想必流露出青年的真率与对作家真诚的关心,使三毛感喟“你很懂得我”,在避居美国、平时“回信的人并不多”的情况下,独以为罗的来信“是很特别的,特别到没有办法不回”。4月25日信中,三毛写道:“难得有这样安静的日子,坐下来一笔一划的写字给一个远方的朋友:未曾见过面的朋友,实在也是一种享受。”正是在这种难得的轻松、坦然的笔调下“好似在话家常一样”的自白,为我们留下了这些有关三毛生命真相的珍贵细节。 作者简介:三毛(1943~1991),本名陈懋平、陈平,祖籍浙江舟山,生于重庆,台湾著名女作家。早年就读于中国文化学院哲学系,后赴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西柏林歌德语文学院就读。旅居海外18年,游历50余个国家后返台湾。1973年开始以“三毛”笔名发表散文。著有散文集《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稻草人手记》《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等。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