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王 昶、孙星衍 致朱方蔼、史善有 信札二通

图录号:104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王 昶、孙星衍 致朱方蔼、史善有 信札二通
图录号:
104
年代:
艺术家:
王昶、孙星衍
材质:
纸本 镜片(三帧五页)
作品分类:
尺寸:
21.5×13.5cm×4 27.5×24cm
起拍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西泠拍卖
拍卖会名称:
2023春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书画古代作品暨明清信札手迹专场
拍卖时间:
2023-08-05 ~ 2023-08-07
备注:
声 明:
题跋:王兰泉以目疾,凡书札皆出门下手,此札是真笔,可宝,张廷济。钤印:张叔未 少其 玄伯藏札(朱) 说明:朱方蔼、史善长上款。赖少其、李宗侗等旧藏。 张廷济题跋。跋中说明王昶信多为代笔,此为亲笔典型。这是由同时代人对代笔问题的实物史料,异常难得。 第一通为王昶致同门老友朱方蔼信札。是信作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三月后,时王昶从军九年后归京,任大理寺卿。信中围绕王昶欲乞假葬亲,约朱方蔼于扬州会晤一事。提及王鸣盛(礼堂)、吴泰来(竹屿)、蒋云师(舍甥蒋)、金昌亭(位于苏州)、竹西(扬州的古称)。 王昶与朱方蔼同为沈德潜弟子,相交四十余年,性情最为契合,多有诗词唱和。王昶历经官场沉浮,又从军九年,写这封信时,二人分别已二十余年,自言两鬓如霜。因为老友间通信,故言语间满是关切。信中不仅回忆了二人于苏州载酒吟诗的快意场景,并且感叹当年挚友王鸣盛、吴泰来已销声匿迹。 信中所及王昶欲“暂假南还,以营窀穸”一事,系获准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正月。在回乡途中,会经过扬州,因此书信老友会晤,以纾积抱。其外甥蒋云诗或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五月先行归家料理家事,特请老友代为筹划。蒋氏临走时,王昶并为作《仲夏送瑞应南归四首》。 第二通为孙星衍致史善长信札一通。信中多提及藏书之事。其中涉及王景桓、半葊、晋斋、徐朗斋、静山伯等均为苏州藏书家。信中提及“骊山相送”,孙氏先后多次去陕西,多是毕沅邀请其去陕西修志修书,而史善长也恰为毕沅幕僚。又根据“大梁尚有息壤”,可知时间或为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初,为修订《咸宁县志》之事。 作者简介:1.王昶(1725~1806),字德甫、琴德,号兰泉、述庵,江苏青浦(今上海)人。沈德潜弟子。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乾隆四十三年(1778)由通政史升大理寺卿,四十四年(1779)忧免。同年授左副都御史,四十五年(1780)改江西按擦使,同年免职。晚年曾主持太仓娄东书院、杭州敷文书院和青浦青溪书院。 2.孙星衍(1753~1818),字伯渊、季球,号渊如,江苏武进人。乾隆五十二年榜眼。授编修。官至山东督粮道,权布政使。善金石书法。 鉴藏者简介:1.李宗侗(1895~1974),字玄伯,斋号看云忆弟居,河北高阳人。李鸿藻之孙。1926至1933年间任故宫博物院秘书长。1948年赴台,后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中国古代社会新研》《中国史学史》等。 2.赖少其(1915~2000),广东普宁人。1936年毕业于广州美专。长期从事木刻版画创作。解放后,曾任上海美协主席。成立上海中国画院。其山水画师宗程邃和黄宾虹,自成一格,有新徽派之称。为西泠印社会员、历任全国美协常务理事、全国文联委员、安徽省美协主席、安徽文联主席等。 上款人简介:1.朱方蔼(1721~1786),字吉人,号春桥,浙江桐乡(今属嘉兴)人。朱彝尊族孙,沈德潜弟子。与王昶相契,多见乎诗词。乾隆二十七年(1762)贡生。后屡试不中,载酒江湖。工诗,善画,尤善填词。晚年家居,好画梅。有《画梅题记》《小长芦渔唱》《春桥诗选》等。 2.史善长(1750~1804),字诵芬,一字仲文,号赤霞,江苏盛泽(今属苏州)人。毕沅曾邀其为幕僚,因白莲教起义,湖广军情危机,善在军中“飞书草檄”,出力颇多。毕沅“屡欲保其功,坚辞不就”,后以病酒卒于家。善诗,风格数变。少年所作明丽豪宕;及游秦陇,变为铿锵激楚;既而从军中,则感事抒词极慷慨激昂之致。著有《秋树读书楼诗集》十六卷。阮元、王昶极力称赞其诗。 跋者简介:张廷济(1768~1848),原名汝霖,字顺安,号叔未,晚号眉寿老人,室名八甎精舍,浙江嘉兴人。嘉庆三年解元。金石学家、书画家。精金石考据之学,收藏鼎彜、碑版书画甚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