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克艺术网>拍卖频道> 西泠拍卖> 西泠印社二〇二三年秋季拍卖会> 中国书画古代作品暨明清信札手迹专场>王引之、吴荣光、卢 坤、冯登府、姚文田、钱 林、翁心存、鲍桂星、吴兰修 等 致陈寿祺父子信札册
图录号/艺术家:

王引之、吴荣光、卢 坤、冯登府、姚文田、钱 林、翁心存、鲍桂星、吴兰修 等 致陈寿祺父子信札册

图录号:34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王引之、吴荣光、卢 坤、冯登府、姚文田、钱 林、翁心存、鲍桂星、吴兰修 等 致陈寿祺父子信札册
图录号:
34
年代:
艺术家:
王引之、吴荣光、卢坤、冯登府、姚文田、钱林、翁心存、鲍桂星、吴兰修
材质:
纸本 册页(共八十二页)
作品分类:
尺寸:
册页尺寸:32×20.5cm  
起拍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西泠拍卖
拍卖会名称:
西泠印社二〇二三年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书画古代作品暨明清信札手迹专场
拍卖时间:
2023年12月21日至12月23日(周四至周六)
备注:
声 明:
签条:诸家致陈恭甫先生尺牍。孟嘉藏弆。钤印:浭阳张恂 云浦 刘泉珍玩(白)  说明:陈寿祺、陈乔枞上款。张恂旧藏并题签。 本拍品为诸家致陈寿祺与陈乔枞父子信札一批。多数为陈寿祺上款,其中包括吴荣光信札一通四页,许宗彦信札二通八页,王引之信札二通四页,姚文田信札一通三页,冯登府信札一通六页,吴兰修信札一通二通五页,翁心存信札一通四页,李彦章信札一通三页,钱林信札一通二页,张宗泰信札一通四页,高澍然信札一通二页,汪志伊信札一通四页,汪继培信札一通四页,卢坤信札一通四页,汪喜孙信札一通二页,严杰信札一通二页,孙尔准信札一通二通三页,鲍桂星信札一通一页,陈用光信札二通五页,萨玉衡信札一通二页等。另有周凯致陈乔枞信札一通一页,有关西周世系手稿二页。 册中诸作者均为陈寿祺学生。信札多提及刊刻书籍、诗文讨论与向陈寿祺处学习古文之信札。 王引之、陈寿祺均为嘉道间知名学者,会试同出朱珪、阮元之门,关系极密,常互致书函以讨论学术。二人往来书札,除寿祺《左海文集》所载数通外,以近人罗振玉《昭代经师手简二编》所辑寿祺致引之七通为最多。而引之致寿祺者,仅见近人闵尔昌撰《王伯申先生年谱》,十一年辛卯条过录缪荃孙所藏一通。 是册含王引之致陈寿祺二札。其中内容于清嘉庆间之学术较为重要。 第一通作于嘉庆八年(1803)。七月,阮元赴承德避暑山庄朝觐,八月经京师南返。 引之时任翰林院日讲起居注官,阮元至京师时,引之曾与会面,并作短札致陈寿祺,由阮元带回杭州。九月九日,引之又作此札。札中所言最关键者为“岁内吾兄来都”一语,可知寿祺早有入都打算。其在杭州阮元幕中,“主讲杭州敷文书院,兼课诂经精舍生徒”,亦属权宜之计。阮元曾辨“浙江”“渐江”之说,撰成《浙江考》三篇。《浙江考》此时正在刊刻,在京师时曾与引之言及。 引之以寿祺侍阮元左右,当详知此文,故有所询。又恳请寿祺入都时带《经籍籑诂补遗》两部。引之于此书极为关注,《经籍籑诂》有引之序,作于嘉庆四年。然据王引之此札,阮元既已面允赠送,则在嘉庆八年当已刊成。 第二通嘉庆十年(1805)。此年寿祺居京师翰林院,引之以丁母忧而往来高邮与山东济宁之间。引之称赞陈寿祺文章四篇,当即《左海经辨》中有关《尔雅》《说文》者。信中提及“西成”即为臧镛。所谓“西成求韵之密”云云,则可反映寿祺与好友臧庸关于《诗经》用韵之争议。臧镛(1767~1811),本名镛堂,字在东,又字西成,江苏武进人,师从钱塘卢文弨,与钱大昕、段玉裁等人讨论学术,为王念孙(引之父)、陈寿祺叹服,是正统的考据学者。引之虽赞同其精锐求韵之气,然于其所得结论,则不甚认同。此札之最重要处,即在从中可窥见高邮王氏父子观点之差异。札中所称《齐人伐燕考》,指臧庸《拜经日记》卷十《齐宣王取燕十城》条。札末言及《经郛》,为阮元倡修之书,由寿祺拟定义例,从事纂辑。 根据吴荣光信中提及的《左海诗钞》,又提到“如少穆已行”或指林则徐北上进京补官,故吴荣光信札时间可大致确定为道光二年壬午(1822)。信中称赞陈寿祺诗才高古,为杜工部后第一人。并提到自己非常赞赏林则徐在辩论之时侃侃而谈。卢坤诸人的诗札已一一改好寄到。并提到为先祖母营葬之事奔走在白云、珠海之间,刚好自己腿脚健康,可于闲暇时游罗浮山。又提及林则徐嘱托吴荣光为其长辈书写神道碑,吴已写好寄往陆我嵩(莱臧)处(陆与林互为亲家),如果林则徐北上补官,可向其家中告知此事。 许宗彦信札中提及自己之前长时间学习杂家,没有深入专一的一门,希望陈寿祺多加指导。另有信中提及自己身体渐愈,但是眼神昏花,所写文章甚劣,又刚好有张中丞办书院之约,自己感到非常的无力。 冯登府信札中提及编修《福建通志》一事,信中所提及文靖师为孙尔准,竹汀翁为钱大昕,仪征宫保为阮元。吴兰修信札亦提及《福建通志》刊刻一事,并提到徐星伯校勘书目之事,另有重刻《尚书·大传》之事。钱林信札为即将来闽求学,恐风土人情不熟悉,希望陈寿祺指教。张宗泰信札中向陈寿祺求其自著刊刻书目,又提到自己每读一书即追本溯源,并写诗题跋,希望陈寿祺指点,并将陈氏著作和作诗水平与古人相提并论。卢坤信中称赞陈氏读书甚多,自己因为漕运和赈灾的公事繁忙,心情恶劣,又提到自己读书不精不用心,难有成就,遇到家事公事同时来的情况只能进退维谷。鲍桂星信札中提及自己欲回乡之事。有关西周世系手稿中提及孝王、懿王以及夷王之关系;另有讨论《汉书·晁错传》中“家有一堂二内”平民住宅情况之手稿。余多讨论经史中细节之信札。 作者简介:1.吴荣光(1773~1843),字殿垣,号荷屋,晚号石云山人,室名筠清馆等,广东南海(今广州)人。嘉庆四年进士,授编修。官至湖南巡抚、福建布政使。精金石之学,工书能画。 2.许宗彦(1768~1818),原名庆宗,字积卿,号周生,浙江德清人。嘉庆四年进士,官兵部主事。善书法。著有《鉴山水斋集》二十卷,续刊陈瑞生《再生缘》。 3.王引之(1766~1834),字伯申,号晏卿,江苏高邮人。中国清代训诂学家。继承并发展其父王念孙的音韵、文字、训诂之学,用训诂说经、校经。善于以声求义,治学精而博。著有《经义述阐》三十二卷,《经传释词》十卷,《字典考证》三十六卷,《周秦名字详诂》二卷。 4.姚文田(1758~1827),字秋农、经田,号梅漪,室名吉华馆,浙江湖州人。嘉庆四年状元,授编修。道光四年由户部左侍郎升都察院左都御史、道光七年改礼部尚书。著《邃雅堂文集》《说文声系》。 5.冯登府(1783~1842),字云伯,号柳东,又号勺园,浙江嘉兴人。嘉庆二十五年进士,改庶吉士。官宁波教授。从阮元游,生平好金石文字,熟谙掌故。 6.吴兰修[清],字石华,广东嘉应州人。嘉庆十三年举人,官信宜训导。生平枕经葄史,构书巢于粤秀书院,藏书数万卷,颜其室曰守经堂,自称经学博士。兰修所著有《荔村吟》《草桐华阁词》,及《南汉纪》五卷,《端溪研史》三卷等,均《清史列传》幷传于世。 7.翁心存(1791~1862),字二铭,号邃庵,江苏常熟人。翁同龢之父。道光二年进士,历任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兼代协办大学士。卒后赠“太保”,谥“文端”。 8.李彦章(1794~1836),字则文,兰卿,号榕园,室名小雪浪斋、润经堂、妙吉祥馆等,福建闽县人。嘉庆十六年进士。收藏金石书画、善本碑帖达数千计。 9.钱林(1762~1828),字东生,号金粟,浙江仁和人。官至侍读学士。著作多种,身后由弟子王藻汇为《文献征存录》十卷。另有文集传世。 10.张宗泰(1774~1851),字鲁岩,鲁山人。嘉庆十二年(1807)举人。道光二年(1822)选授修武县学教谕,二十三年升河南府学教授。不慕功名,立志学问。藏书籍数万卷。 11.高澍然(1774~1841),字时埜,号甘谷,晚号雨农,福建光泽人。嘉庆六年(1801)举人。十三年援例官内阁中书。父卒后告归乡里,不复仕。道光九年(1829)应聘纂修《福建通志》。著有《柳快轩文集》七十三卷等。 12.汪志伊(1743~1818),字稼门,安徽桐城人。乾隆三十六年举人,充四库馆校对,授山西知县,累擢浙江布政使。嘉庆间,官至湖广总督。子汪正鋆。富书画收藏。 13.汪继培(1751~1819),清藏书家,字因可,一字厚叔,号苏潭,浙江萧山人,藏书家汪辉祖第四子,嘉庆十年(1805)进士,官吏部主事。辑有《尸子》三卷,《潜夫论笺》九卷问世。 14.卢坤(1772~1835),字静之,号厚山,顺天府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嘉庆四年(1799)中进士,选庶吉士,授兵部主事,再迁郎中。嘉庆十八年(1813),任湖北按察使、甘肃布政使。道光二年(1822),擢广东巡抚,调任陕西。道光八年(1828),调广东巡抚。道光十年,擢湖广总督。将兵镇压湖南瑶民赵金龙起义,旋任两广总督。道光十四年(1834),英国殖民主义者律劳卑率舰入虎门,进泊黄浦,多方要挟。坤严厉拒绝,并将英舰驱逐出口。尔后,增建炮台,训练军士,加强海防。道光十五年(1835)去世。 15.汪喜孙(1786~1847),一名喜荀,字孟慈,又号慈伯,室名问礼堂,周王齐金汉石之馆,江苏扬州人。嘉庆举人。汪中子,博览群书,于文字声音训诂,尤所研究。由员外郎出怀庆知府,有惠政。 16.严杰(1763~1843),字厚民,号鸥盟,余杭人。屡试不第,潜心研究经术。阮元督学浙江时,于嘉庆二年(1797)在杭州崇文书院集两浙好古之士30余人辑《经籍纂诂》,严杰亦为参与者之一。嘉庆六年阮元升任浙江巡抚,在西湖孤山建诂经精舍,集诸生校《十三经注疏》,严杰分校《春秋左氏传》和《孝经》二书。阮元任两广总督,又随往广州,任《皇清经解》总编。 17.孙尔凖(1770~1832),字平权、莱甫,号戒庵,江苏无锡人。嘉庆十年进士,授编修。道光五年由福建巡抚升至浙闽总督。工书法,宗赵孟俯。有《泰云堂集》。 18.鲍桂星(1764~1826),字双五,号觉生,安徽歙县人。嘉庆四年进士,授编修。后迁工部右侍郎,同年革职。道光四年由通政司副使升詹事府詹事。 19.陈用光(1768~1835),字硕士,一字实思,陈道之孙,室名勉学堂,清新(今黎州)钟贤人,文学家。少年时代从学于舅父鲁九皋,成年后又师从姚鼐、翁方纲、嘉庆六年中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道光二年提升为司业,历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兼礼部右侍郎等。 20.萨玉衡(1758~1822),字葱如,号檀河,闽县(今福州市)人。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举人,授陕西旬阳知县,改知三水、白水、榆林、米脂等县,后任绥德知州、榆林知府。时白莲教义军由陕入川,抢渡嘉陵江,总督坐失战机,他被连坐论死。幸同乡龚景瀚极力营救得免。释归后,纵怀诗酒,著述颇丰。 21.周凯(1779~1837),字仲礼,号芸皋,清浙江富阳县城宜家弄人。曾官河南按察使。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殿试二甲,授翰林院庶吉士,继任编修、国史馆纂修、提调等职。在京期间,与林则徐、魏源、龚自珍等结“宣南诗社”,为京都二十四诗人之一。道光三年(1823),出任湖北襄阳知府。道光十年(1830),任福建兴泉永道。山水浑雅苍秀,兼师元、明诸大家及董诰,间作花卉。 上款简介:1.陈寿祺(1771~1834),字恭甫,一字介祥、苇仁,号左海,又号梅修,晚号隐屏山人,福建闽县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十五年丁忧归,历主福建仙游书院、泉州清源书院、福州鳌峰书院。著述甚富。 2.陈乔枞(1809~1869),字朴园,一字树滋,道光举人,曾任江西临江、抚州知府,承其父志,研治经学,其著述均收入《左海续集》。 鉴藏者简介:张恂(1877~1943),字孟嘉,河北丰润人。宣统二年毕业于京师译学馆,清朝按例赏举人出身,曾任内阁中书,民政部小京官,内务部签了参事办事。民国时期,专攻绘画,曾任中国画家研究会干事,1931年和刘海粟、黄宾虹等人主编《画学月刊》。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