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张 崟 为王文治弟子查林作 京江送别图

图录号:108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张 崟 为王文治弟子查林作 京江送别图
图录号:
108
年代:
1799年作
艺术家:
张崟
材质:
设色纸本 手卷
作品分类:
尺寸:
引首:106.5×26.5cm 画心:123×27cm  题跋:109×28.5cm 161.5×32cm 370×32cm
起拍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西泠拍卖
拍卖会名称:
西泠印社二〇二三年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书画古代作品暨明清信札手迹专场
拍卖时间:
2023年12月21日至12月23日(周四至周六)
备注:
声 明:
引首:京江送别图。嘉庆乙丑 绿护山房 延年益寿 宝岩 盘谷樵子 迟百花一月生 菭花馆 云涛 上林 字曰庶伯 号田桥 千金 桂舲翰墨 小冬郎 庚辰生 南庐 南厓 定生 古余 性存 世居笠泽湖边 莲水 西泉 秋堂一鹤 江上书楼 宋氏于庭 木庵 澹初 脱缰野马(朱) 著录:1.《忆山堂诗录》卷六,[清]宋翔凤撰,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刻道光五年(1825)增修本。(宋翔凤题跋) 2.《还读斋诗稿》卷八,[清]韩崶撰,清道光七年(1827)刻二十四年(1844)续刻本。(韩崶题跋) 说明:张崟为京江画派的开派人物。蒋宝龄《墨林今话》明确指出“京江派”这一概念,文中以张崟为京江代表,并将其视为清代京江画派的形成标志。 查林上款并题跋。伍有庸题引首。龚立海、彭蕙支、韩崶、胡翔云、查世官、魏瀚、张敦仁、孙韶、顾鹤庆、宋翔凤、黎讷、史昺等题跋。 此京江送别图卷乃张崟为查林所绘,卷后题跋累累。此卷曾历雨涝而残损,经重修装池再题跋,是查林历三十余年精心呵护而成。其中张崟画存,是其早年难得的佳作。 经查林记载,题跋者包括京江画派最初两代代表人物,可谓是见证京江画派的诞生与发展,后又随查林游历四海,让京江画派与其他各地文化圈交流接触。是卷不仅是张、查二人往来的重要史实数据及见证,也完整呈现了查林爱艺术、重情义的自我形象,以及其一生足迹交游的缩影。 上款人查林出生名门,为天津水西庄查氏后裔,是湖南巡抚查礼之孙、大理寺少卿查淳之子,诗学出自王文治门下。查林自少时便常随父亲查淳辗转,据考,乾隆五十八年(1793)四月,查淳补授江苏常镇通道员。因此,十几岁的查林便常走访于苏锡常镇等地,结识往来当地的文坛名彦,并与丹徒名家王文治、刘端临、张崟、顾鹤庆等结为师友。 张崟年长查林二十余岁,二人自查林少年时相识,可谓忘年交。此图画于1799年腊月,时张崟39岁、查林18岁,此时的张崟正参与纂修《嘉庆丹徒县志》。张崟在款识中大赞查林之风雅气度,言及二人相交钦心数载得以缔交,故在查林欲北上归家之时绘此图以送别,画面描绘友人于西津渡口握手赠言,远望焦山与金山之景,以此聊表对好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据卷中1805年查林补写长篇题跋可知,本卷因1801年京城雨涝而残损不堪,原卷中诸位名士(如丹徒训导刘端临、丹徒张学仁、丹徒鲍文逵、丹徒戴三锡、丹徒顾鹤庆等)的题跋诗文尽残缺不可读,仅张崟所画留存,故而更为珍贵。后查林将此图放置匣中,随身携带遍步南北,于1805年重新装池于湖南长沙,并凭记忆补录原卷中所录题跋诗文,期间又请韩崶、顾鹤庆、宋翔凤、张敦仁等近二十家文人相与唱和,可见用心之至。 值得注意的是,顾鹤庆与查氏家族关系十分密切,查林于诗集题注中自言“昔侍先大夫寓居京江,弢庵过从无虚日”。更为重要的是,查林的父亲查淳(篆仙)是顾鹤庆艺术道路上的重要助推人,是当时京江最重要的资助人之一,促使其在短短两三年间名噪都下。1799年,顾鹤庆在查淳的资助下进京,且在查淳的引荐下,与裕亲王、庄亲王、辅国公思元主人成为莫逆之交,并结识了法式善、赵怀玉、张问陶、翁方纲等名臣显宦。后顾鹤庆时常走访他们的府邸,观宋元明家真迹,使其画技日渐精益,视野更加开阔,逐渐形成“顾柳”之画风。此外,本卷跋者中或只有顾鹤庆一人书跋两次。第一次跋于本卷残损重装前,约于1800年,顾氏在原卷中阐述其因查林父亲引荐进京,客宿查林家一事。第二次跋于本卷重装七年后,即1812年春,顾、查二人于扬州相聚,书旧句忆往昔。 卷中除“张松顾柳”的合体十分养眼外,韩崶与查淳交好,且与查林多有诗词唱和,皆可见载。关于此京江送别图卷,韩崶在诗集中两次提及,第一次写于1806年,并在诗后作题注曰“原卷为风雨渗漏,诸名士诗已残缺不可读,是卷乃公子记忆补录者”,与本卷查林自跋所述相同。第二次写于1809年中秋,二人会晤于章江舟次,诗以“曾读京江送别图”开头,并言及查林诗学出自王文治门下。 因此,本卷自查林十八岁起,直至其去世前两年,经重修装池再题跋,前后跨越三十余年,现长8.7米。查林对此卷的珍视不仅赋予了本卷第二次生命,也使卷中张、查、张、韩等人的真挚情谊跃然纸上,如今鲜活的展现在世人面前。 作者简介:张崟(1761~1829),字宝崖,一字宝岩,号夕庵、且翁、夕庵老人、铁瓮城东蛰叟,室名饮渌草堂,丹徒(今属江苏镇江市)人。自坤子。幼承家学,以诗画著名京江。花卉、竹石、佛像皆佳,尤擅山水。善画松,时顾鹤庆善画柳,有“张松、顾柳”之誉,世称“丹徒派”。 上款简介:查林(1782~1832),字桂一,号茂亭,又号花侬、松生、守樗,顺天宛平(今属北京)人,祖籍天津水西庄人。查礼之孙,查淳次子。诗学出自王文治门下。国学生,官至南宁州知州。敕授承德郎,诰赠奉政大夫。工画墨梅。著有《花侬诗钞》。 跋者简介:1.伍有庸[清],字维籍,号青田,广东新会人。乾隆五十二年(1787)成进士。历官福建平和、湖南江华知县,改两浙下砂场大使。因母老辞归,恬淡寡营,非修脯弗屑受。主景贤、冈州讲席者,垂二十年。嘉庆二十四年(1819)归田,每岁寓洋商伍氏南溪数次。 2.龚立海[清],字柱君,号云涛,湖南岳阳人。嘉庆二十二年(1817)贡生。工诗文,其著诗为时所称。有《云涛诗草》二卷等。 3.彭蕙支[清],字方训,一字树百,号田桥生,人称田桥或彭十五,四川丹棱(今属眉山市)人。嘉庆五年(1800)举人。工诗。受纪昀之聘,为其孙辈课读,纪昀去世后,田桥不久亦卒于北京。有《鸥梦轩诗集》十二卷。 4.韩崶(1758~1834),字桂舲、旭亭,江苏元和(今江苏苏州)人。乾隆间拔贡。嘉庆间署两广总督,官至刑部尚书。善书,宗帖学,从董其昌一路,隽秀生动。 5.胡翔云[清],字黄海,安徽新安人。廪贡生,署泾县、太湖、休宁训导。著有《瓿余诗钞》。 6.查世官(1768~1815),字怀忠,号南庐,浙江海宁(今属嘉兴)人。工诗文,善画。与同里查揆共负盛名,亦同游于阮元幕。著有《南庐诗钞》六卷。 7.魏瀚[清],原名焯,字光潜,号南厓,湖南衡阳人。魏琼之子。嘉庆五年(1800)举人。历任浮山、安邑、武乡。有《菆姜山房文集》五卷,《诗集》八卷。 8.张敦仁(1754~1834),字仲篙、古余、古愚,山西阳城(今属山西晋城市)人。著名数学家、汉学家和藏书家。乾隆中期进士。历官江西高安、庐陵知县,署江西九江、抚州、南安、吉安、南昌,江苏松江、苏州、江宁诸知府,善理讼案。措置龙泉天地会滋事,升云南盐法道。道光二年(1822)病休。学问广博,工诗,精于考订。 9.孙韶(1752~1811),字九成,号莲水,江苏上元(今南京)人。诸生。袁枚弟子,有诗名行世。中年游阮元幕府,殁于幕中。有《春雨楼诗略》。 10.顾鹤庆(1766~1830后),字子余,号弢庵,江苏丹徒(今镇江)人。诸生。性潇洒,工诗文,善行草,好饮。入都,官庄亲王府,纵观名迹,诗有“京江七子”之称。著有《弢庵集》。 11.宋翔凤(1776~1860),字虞廷,室名朴学斋,江苏苏州人。嘉庆五年举人,任泰州学正,道光十七年官湖南新宁县知县,咸丰九年重宴鹿鸣,加知府衔。工诗词,著作甚丰。 12.黎讷(1783~?),号木庵,岭南人。与查林交好,为其《花侬诗钞》作跋。工诗文。道光年间,云南浪穹县知县,道光十四年重修王公祠。 13.史昺[清],字澹初,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工诗。曾与查林共审《续修道光开化府志原序》、为查林《花侬诗钞》写序。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