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董其昌 临唐摹王右军书 手卷

图录号:0426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董其昌 临唐摹王右军书 手卷
图录号:
0426
年代:
--
艺术家:
董其昌
材质:
水墨纸本
作品分类:
尺寸:
28×660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 EUR:0

拍卖公司:
北京保利
拍卖会名称:
北京保利拍卖202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仰之弥高—古代书画夜场
拍卖时间:
备注:
声 明:
题签:董思白墨迹。题识:临唐摹王右军书。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颖川,吾常谓之知言。前年河东还,诸人说足下议命以吾自代,事虽不行,傍通,多可。吾狭中,多所不堪,偶相知耳。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刀,漫之以膻腥,故为足下陈其可否。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辈,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性有不堪,真不可强;今空语知有达人无所不堪,外不殊异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世不生耳。老子、庄周,吾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吾仲尼兼爱,不羞;卿相,三登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以此观之,故知唐尧君世,许由岩栖,子房佐汉,接舆行歌,其揆一也。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故君子百行,殊途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反之论。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志气有所托,亦不可夺。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之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加少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性复疏懒,筋驽肉缓,纵逸来久,情虽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而为侪类见宽,不攻其过。又读《老庄》,重增其放。故荣进之心日颓,任逸之情转笃。此犹禽鹿,少驯则服教从制;长而见羁,则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镰,飨以嘉肴,愈思长林而志在丰草。阮嗣宗口以不道人过失,吾不能及。至性过人,与物无伤,唯饮酒过差。至为礼法之士所,疾,幸大将军保持之耳。吾以不如嗣宗之资,而有慢绝之阙;又不识人情,暗于机宜;无万石之慎,而有好尽之累。久与事接,疵衅日兴,虽命无患,其可得乎?又人伦有礼,朝廷有法,自惟至熟,而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游山泽,观鱼鸟,意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决,安能舍一失所乐而从惧哉!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长也;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近诸葛孔明不迫元直入蜀,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此可谓能相终始,真相知者也。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此卷真迹尚在江南安成张司马家,张氏子孙不能守。今杨侍御为建阁寘之,予亦有跋系其后。停云馆刻不甚远,第微伤于佻耳。董其昌识。钤印:玄赏斋、董其昌印、太史氏鉴藏印:王饶生秘笈书画印、霍邱王氏观沧阁珍藏题跋:1.戊午(1918)十一月收入观沧阁秘笈。钤印:观沧阁。2.此卷为董玄宰临羲之真迹,自言学于停云馆帖者。乙亥(1995)初冬谢稚柳。钤印:壮暮翁、稚柳。 说明:1.王饶生旧藏并题跋,谢稚柳题跋。2.王饶生乃清末霍邱(今属安徽省六安市)著名的收藏家,平生收藏书画古物及丛帖极多,每日临晋唐碑帖作为自课,以擅于临池闻名于时。王饶生家学深厚,他的父亲是王雁臣,父子合著有《观沧阁集古书》行世。草书《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相传为唐李怀琳仿王羲之作,后人鉴定实为唐人双钩摹本,草书159行,1209字,现藏日本。董其昌《草书临唐摹王右军<与山巨源绝交书>》,前题“临唐摹王右军书”。后跋:“此卷真迹尚在江南安成张司马家,张氏子孙不能守。今杨侍御为建阁寘之,予亦有跋系其后。停云馆刻不甚远,第微伤于佻耳。董其昌识”。董其昌在他的《容台集》记载:余曾有右军《行穰帖》真迹十五字,正是十七帖一种书,及武林杨侍御自安福传来唐摹《绝交书》,纸墨用笔与《行穰帖》同,中缺“鸾”字,乃悟为右军书,萧斋所摹,避子“鸾”讳,而后人误以为李怀琳耳。董其昌是所见“杨侍御自安福传来唐摹《绝交书》”,并认为这个《绝交书》唐摹(王羲之)本真迹,并非李怀琳所书。李日华《味水轩日记》。其中万历三十七年十一月十日一条,提到:安福令君杨仲坚庭筠者余同年友也。暇日出《绝交书》一卷,系绢书,完好,笔力梢飞,有墨采。云其地乡达张姓者家有冤滥。杨令君洗涤之,感甚,献此为报。杨不取,又恐终为豪者所得,建一楼藏之。一时搢绅间传以为盛事。余至今追思之,此帖风采尤在心目。今复遇此,岂墨宝灵怪,能分身现化耶?董翰林思白想慕安福本,托其门人嘉兴令颜君致来一观,叹绝还之。林君又以此本示董,董摇首以为非真,乃来就质于余。李日华作为董其昌的好友,在这则日记中讲明了《绝交书》至少有两种本子,一是董思白(其昌)想慕的“安福本”,另外一本即董其昌“摇首以为非真”的“林氏本”。并且,李日华日记可证董其昌《容台集》所记“武林杨侍御自安福传来唐摹《绝交书》”之“杨侍御”即为“安福令君杨仲坚庭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廷筠字仲坚,钱塘人。万历壬辰进士”。一五九二至一五九九年杨廷筠任安福知县,一六〇二年开始任侍御史,所以李日华与董其昌记载中的称谓不同。《安福县志》载:“杨侯名廷筠,浙杭仁和人,以壬辰进士为安福令”,钱塘、仁和均属杭州府,常以杭州泛指,所以杨廷筠属于杭州籍,武林为杭州古称,故称武林杨侍御。乾隆年间官修《安福县志》中记载:(安福本《绝交书》)刘氏传之张御史,张御史之子尚宝,君既没,或持是帖献杨侯,侯受而藏之,曰:“此安成重宝也,吾当为安成存之已而。”内召,缄付刘聘君,讬以守。聘君曰:“侯不以贪为宝,吾亦何敢私”。遂置一阁于复礼书院之后藏之。董其昌云其所见《唐摹王右军<与山巨源绝交书>》有文徵明停云馆刻本,并略有微词:“停云馆刻不甚远,第微伤于佻耳”。文徵明《莆田集·三十五卷本》卷二十二《跋唐李怀琳绝交书》:右唐胄曹参军李怀琳所摹《绝交书》,今监察御史安成张公鳌山所藏。笔墨精绝,无毫发渗漏,盖唐摹之妙者。因尽读清诗,双钩廓填,盖唐摹之妙者。按海岳《书史》及《东观余论》并言“怀琳好作伪书,世莫能辨。”今法帖中《七贤》、《卫夫人》等帖皆出其手。而唐实氏《述书赋》亦云:“爰有怀琳,厥迹疏壮,假他人之名字,作自己之形状。”观此,则怀琳在当时已推其摹拓之工矣。此书相传临嵇康本,而此卷后有右军字,不知何也?《续法帖》虽载此书,亦不言其临何人,惟张远彦云:“尝见叔夜自书《绝交书》”云云。故黄长睿以为,此书唐开展尚存,怀琳见而仿之,且谓中有古字,非能自作。愚按此帖字迹多类右军,在前若刘伶,阮籍字画虽佳,然皆疏宕纵逸,非若此帖精神沓拖,行间茂密卓然名家也。且其文与《文选》所载微有不同,尤不可晓,而长睿云此书去七贤卫夫人远甚,盖亦尤所疑也,岂右军尝书此帖,而怀琳摹之耶?抑怀琳好右军之迹,仿而为之耶?正德庚辰十一月晦跋。文徵明在此跋中不仅指明了“张御史”即为张鳌山,而且,他也认为此卷《唐摹王右军<与山巨源绝交书>》真迹似为李怀琳或仿或摹,虽不能确定,但它“笔墨精绝,无毫发渗漏,盖唐摹之妙者”。一五九九年杨廷筠应召赴京,以《绝交书》托付刘聘君,刘氏为更好收藏《绝交帖》在复礼书院专门设置“留帖阁”,并请邹元标作《杨侯留帖阁记》。《杨侯留帖阁记》中记载甚详,入明之前此帖曾经韩侘胄(1152-1207)、刘焘、鲜于枢(1246-1302)等名家收藏,入明后为安成彭伯圻、燕山张氏、刘志达、张御史、张御史之子、杨廷筠等收藏。其中提到的张御史父子在明王世懋文集中可以找到对应:闻此书真迹在安福张鳌山家,鳌山以贻其子秩,见石本尚使人宝爱,安得从张氏乞真迹一睹为快哉!这也再次说明了张御史即张鳌山。安福张氏为当地旺族,《尧山堂外纪》记载:张鳌山号石磐,安福人,简肃公之子,少为翰林庶吉士,其子凤林名秩者,又在翰林,三代皆闻人,为国朝一盛事。”而明李时勉《古廉文集》又记载刘志达收藏此帖之前,曾经刘惟彰收藏,而且二人为同族兄弟。刘聘君代杨廷筠造“留帖阁”藏帖,在江南缙绅间,一时传为佳话,官方正史中收录“留帖阁”词条。之后,此帖流出书院,辗转于私人藏家之手:先后经朱世守、韩逢禧、来复等人收藏。来复之后,关于此帖的流传,文献几乎无迹可寻。有学者认为,现藏于日本的传为李怀琳仿墨迹本《绝交书》与安福本不同,在此不作讨论。“安福本”《绝交书》对董其昌这个伟大的书家是有着足够的吸引力的,所以在李日华的日记中说他是“想慕安福本”。根据本卷后跋,董其昌对“安福本”《唐摹王右军<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相当了解的,同时,他也认为文徵明《停云馆帖》所刻《绝交书》就是“安福本”,并且董其昌对这个刻本不甚满意。所以,董其昌在书写此卷时,精神抖擞,心手双畅,行笔间流淌着从容与自信。根据书写风格、款识以及用印,是作应书写于约1610年,董其昌56岁左右所作,此时期草书作品还可参见天津博物馆藏董其昌1608年作《行草书临<十七帖>》,苏州博物馆之《为高悬圃临古帖卷》,潇洒跌宕,不激不励,风规自远。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