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王铎 1640年作 草书临王徽之《得信帖》 立轴

图录号:0423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王铎 1640年作 草书临王徽之《得信帖》 立轴
图录号:
0423
年代:
1640年作
艺术家:
王铎
材质:
水墨绫本
作品分类:
尺寸:
251×47.5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 EUR:0

拍卖公司:
北京保利
拍卖会名称:
北京保利拍卖202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仰之弥高—古代书画夜场
拍卖时间:
备注:
声 明:
出版:《中国书画名品编目:抗古斋藏品》,第119页,大冢巧艺新社,2009年。著录:薛龙春著《王铎年谱长编》第二册,第663页,中华书局,2020年。 题签:明王铎临晋王徽之草书真迹。题识:得信承嫂不减,忧灼宁复耳。吾便欲往,恐不见汝等。湖水泛涨不可渡,遂复隔绝。不然寻己往彼,故遣诸,知吾远怀不具。徽之等告。晋王徽之帖。庚辰,王铎。钤印:王铎私印、觉斯父鉴藏印:古仪封李祥佛珍藏章 此作品在保税状态下,成交后需在香港提货说明:带文物商店标签,文物商店旧藏。王铎此书作于公元1640年,即明崇祯十三年庚辰,这一年,明王朝依然深受农民起义和满洲势力的侵扰,国势愈加不堪,王铎的家乡河南也遭受到了李自成农民军的进攻。土匪遍地。饿殍盈野,对于四十九岁的王铎而言,虽然由于身处士大夫之列,尚无饥馑之忧,仍得以诗歌、书法与朋友相往来,但忧患之意也往往溢诸笔端。本年春日,王铎为前数年殉难而死的吴阿衡、孙承宗、卢象升三人作七言长歌,为烈士正名;又感于时事,作《御虏篇》,诗中说:“京之南,京之北,但有虏来,枯骨累若暴路侧。于是乎,道上无行人,日中无吉色。……阴风惨,雪荒荒,安得于谦与三杨。……”诗中不难看出王铎对于时事的深切关注。九月二十二日,王铎被任命为南京礼部尚书,实际上是被排挤出了朝廷中枢,临行之际,诸事纷杂,犹不倦于为友人作书、题跋,在十月十二日为刘理顺所写的《临淳化阁帖》手卷款识中,王铎写道:“明崇祯十三年十月,将南发,万事相扰,十有六昼夜不得交睫。劳顿之极,至十二日午始得一睡,起而挥此,弩末之力也。”十一月,王铎起程南下赴任,经保定、清苑、汤阴、汲县,途中有诗,亦作书。经卫辉张吴店时,家人为土贼二千余人所围,王铎跃马引家丁二十五骑击贼,破阵得胜,王铎自言亦手刃六七人,因此大发感慨,他认为,国家之所以剿贼不利,是因为他处军队靡费粮食,搅扰地方,而流贼聚散无定,所过之处,民生凋敝,郡县破败。当事者所招的军队不仅不用心杀贼,反而劫掠地方,对百姓横征暴敛,毫不关心,这样一来,无异于雪上加霜,适足以酿成大祸。二十八日,行至怀州,闻父丧,随即以丁忧去职。至十二月抵家,本月,李自成军攻克永宁,势力大张,王铎办理完父亲的丧事,避乱寓居怀州。这一年,河南孟津发生大的饥荒,以至于“父子、兄弟、夫妻互割而食”,王铎慨叹:“中原处处皆寇,人心已死”,在这样深重的忧患之中,王铎度过了他的五十岁生日,写下了许多感时愤世的诗篇。也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对于书法的热情有增无减,依然勤于作书,可能,书法已经成为王铎在无可奈何的现实之外唯一片可以自由驰骋的世界了吧。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基于现实所感而构筑的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一个艺术家的创作必然是和他身处的时代密切相关的。了解到这一点,有助于我们理解王铎这种极富个性的书法风格,其实和晚明那种风云激荡的时代景象同一脉搏。王铎一生都在临摹,他说“一日临书,一日应索请。以此相间,终生不易。”又说:“予书何足重,但从事此道数十年,皆本古人,不敢妄为。”可见王铎对于临古的执着,当然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要求,即所谓“不以规矩,安能方圆。”王铎的临摹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拓而为大”,当然这里的“大”不仅仅是从形式上简单的放大,更多是在原帖的基础上再创造,使之呈现出一种书法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奇形态。此书临王徽之《得信帖》,不知是在京时书,抑或出于南下道途,章法奇崛,逸气发舒,笔画钩连绾结,气势连绵不绝,真佳作也。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