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陈寅恪 致陈垣有关保举吴其昌的推荐信

图录号:457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陈寅恪 致陈垣有关保举吴其昌的推荐信
图录号:
457
年代:
约1929年9月13日作
艺术家:
陈寅恪
材质:
信笺 一通一页
作品分类:
尺寸:
23×17cm
起拍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西泠拍卖
拍卖会名称:
西泠印社二〇二三年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史学大师陈垣上款书札专场
拍卖时间:
2023年12月21日至12月23日(周四至周六)
备注:
声 明:
为保护文献完整性,陈垣上款信札,图录号Lot441-Lot595先以整体标的拍卖,整体标的拍卖时的图录号为Lot440,估价RMB18,000,000-28,000,000,如整体标的未成交,再单标的分开拍卖,起拍均无底价。”

识文:再启者:吴君其昌清华研究院高才生,毕业后任南开大学教员,近为美国斯丹福大学经济学会搜集中国经济史材料。吴君高才博学,寅恪最所钦佩,而近状甚窘,欲教课以资补救。师范大学史学系,辅仁大学国文系、史学系如有机缘,尚求代为留意。吴君学问必能胜任教职,如其不能胜任,则寅恪甘坐滥保之罪。专此奉陈,并希转商半农先生为荷。寅恪再启。九月十三日。 出版:1. 《陈垣先生往来书札》P242,陈垣等著,陈智超编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2年。 著录:2. 《纪念陈寅恪教授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P249,纪念陈寅恪教授国际学术讨论会秘书组编,中山大学出版社,1989年。 3. 《陈垣来往书信集》P373,陈智超编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4. 《学人魂·陈寅恪传》P79,上海文艺出版社,吴定宇著,1996年。 5. 《追忆陈寅恪》P377、378,张杰、杨燕丽选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6. 《陈垣年谱配图长编》P277,刘乃和、周少川等著,辽海出版社,2000年。 7. 《陈寅恪集·书信集》P121,陈寅恪著,陈美延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 8. 《思想时代》P38、39,程巢父著,华夏出版社,2004年。 9. 《清华同学与学术薪传》P38,夏晓虹、吴令华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 10. 《陈垣来往书信集(增订本)》P394,陈智超编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 11. 《独为神州惜大儒 现代国学思潮与人物》P270、271,刘墨著,团结出版社,2010年。 12. 《原来如此2温故1912-1949》P126,王占景编,团结出版社,2012年。 13. 《陈寅恪与傅斯年》全新修订版P281,岳南著,岳麓书社出版社,2014年。 14. 《回首萧瑟处》P95、96,吴令华著,百花文艺出版社, 2016年。 说明:陈垣上款。 陈寅恪此信,为向陈垣推荐吴其昌出任北师大、辅仁大学教师而作。陈寅恪此信不仅影响了吴氏的学术生涯,亦是清华大学国学门师生情谊的重要见证。见载于众多陈寅恪、吴其昌相关文集。 其时,陈垣为辅仁大学校长,1929年春兼北师大史学系主任,刘半农同年春出任辅大教务长,陈寅恪为清华国学门导师,吴氏则于1928年9月始得梁启超推荐出任南开大学导师,是以信件当作于1929年9月13日,即作于梁启超下葬四日后,吴其昌写有《祭梁启超先生文》悼念恩师,应仍在极度悲痛之中。 在信中,陈寅恪谓“吴君学问必能胜任教职,如其不能胜任,则寅恪甘坐滥保之罪”,甘以人格和名誉为其担保,如此斩钉截铁的语言在陈氏的其他推荐信中是不多见的。这是因为吴其昌从王国维学甲骨、金文、先秦古史,由从梁启超学宋明史、文化学史,听讲陈寅恪、赵元任课程,造诣亦得陈寅恪肯定,以为“吴君高才博学,寅恪最所钦佩”,时人则有“王国维的学问,吴其昌得之最多”的评价。吴其昌在清华研究院毕业后的十余年间,新著迭出、涉猎极广,成果甚丰,有《金文世族谱》、《金文历朔疏证》、《殷墟书契解诂》、《秦以前中国田制史》、《朱子著述考》、《宋元明清学术史》等。陈寅恪信中评语洵非虚言,他在《读吴其昌撰梁启超传书后》中写道“任公先生殁将二十年,其弟子吴子馨君其昌,始撰此传,其书未成,尽至戊戌政变,而子馨呕血死。伤哉!”吴其昌于抗战胜利前夕,尚在盛年即因肺结核在西南后方逝世,诚为可惜。 陈寅恪在信中对吴其昌本人简历略作介绍,“吴君其昌清华研究院高材生,毕业后任南开大学教员,近为美国斯丹福大学经济学会搜集中国经济史材料。”南开大学教职即是受梁启超举荐,而斯坦福大学的工作则是由庚款基金会牵线。吴其昌素来体弱多病,咳嗽咯血,治疗花销极大,故“近状甚窘,欲教课以资补救”。此番荐举得陈垣等许可,吴氏遂至辅大兼职,并于1930年再由陈寅恪保荐任清华大学史学系专任讲师。 陈寅恪极力举荐吴氏,一如梁启超力保吴氏入职南开,均可见国学门导师对有希望年轻人的重视,亦是清华国学导师之间的默契和中国学人师道传承的体现,又可见保荐这一方式的重要性。事实上,当年无博士文凭的陈寅恪,亦是藉梁启超的荐语,得以成为四大导师中最年轻者。 吴其昌(1904~1944),字子馨,号正厂,浙江海宁硖石人。16岁考入无锡国学专修馆,受业于唐文治,与王蘧常、唐兰合称“国专三杰”。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从王国维、梁启超。曾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北平考古学社、中国博物馆协会及北平禹贡学会。后历任广西容县中学教员,南开大学及辅仁大学讲师、清华大学专任讲师,北平图书馆特约编纂委员,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